抓耳挠腮的成语故事


抓耳挠腮

拼音zhuā ěr náo sāi

基本解释又抓耳朵又搔腮帮子。形容高兴焦急等的样子。(挠、抓:搔)。

出处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11卷:“大郎听罢,气得抓耳挠腮没有是处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抓耳挠腮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抓耳挠腮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自我批评 邓小平《在北方局党校整风动员会上的讲话》:“我们不但要有自我批评的精神,还要有批评的精神。”
长夜之饮 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齐威王之时喜隐,好为淫乐长夜之饮。”
又红又专 邓小平《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》:“绝大多数科学技术人员热爱党、热爱社会主义,努力同工农兵相结合,满腔热情地对待自己从事的科学技术工作,作出了成绩……就整个说来,不愧是我们工人阶级自己的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队伍。”
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十四年》:“皮之不存,毛将安傅?”
德容言功 语出《礼记·昏义》。见“德言容功”。
神出鬼入 《淮南子 兵略训》:“善者之动也,神出而鬼行。”
玉卮无当 先秦 韩非《韩非子 外储说右上》:“今有白玉之卮而无当,有瓦卮而有当,君渴将何以饮?”
捞一把 刘知侠《铁道游击队》第五章:“他就想再捞一把,可是越捞越深。”
止于至善 西汉 戴圣《礼记 大学》: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”
姹紫嫣红 明 汤显祖《牡丹亭 惊梦》:“原来姹紫嫣红开遍,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。”